首页 商业 科技 房产 食品 智能 更多

小米3nm芯片技术跨越的底层逻辑 技术突围与品牌止损双线作战

2025-05-23 HaiPress

小米3nm芯片技术跨越的底层逻辑 技术突围与品牌止损双线作战。小米在汽车业务遭遇舆论危机时推出3nm芯片,这既是一次技术突围,也是品牌止损的尝试。从多个角度分析,这场战役能否成功值得探讨。

小米的芯片研发资金是集团整体研发预算的一部分。2024年,小米研发投入达到241亿元,其中玄戒芯片累计投入超过135亿元,占比过半。这意味着每天投入近1200万元,团队规模超过2500人,相当于每四个研发人员中就有一个在造芯。这种投入强度在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已跻身前三,但与联发科的40亿美金年研发费用相比,仍存在量级差距。

关键在于投入结构的合理性。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,晶体管数量达到190亿个,安兔兔跑分突破240万,性能接近骁龙8 Gen2。这表明小米已经具备设计旗舰芯片的能力,但在GPU渲染、AI算力等细分领域仍需进一步优化。

小米的“芯片+汽车”组合拳与华为有本质差异。华为以通信技术为基础,通过“芯片-操作系统-终端”的垂直整合构建生态壁垒,最终实现高端化溢价。其成功依赖于20年的技术积累和全产业链控制力。而小米则以性价比为入口,通过自研芯片降低供应链成本,并通过澎湃OS打通人车家生态,实现差异化。这种模式更依赖快速迭代能力和供应链谈判筹码。

当前密集发布的深层逻辑在于技术卡位和品牌止损。3nm工艺窗口期有限,如果此时不突破,未来可能被技术迭代甩下。小米选择直接冲击3nm,既是对台积电代工能力的信任,也是避免重复投资的无奈之举。此外,SU7事故导致小米汽车周销量跌至5000辆以下,急需通过芯片发布转移舆论焦点,重塑“技术硬核”形象。玄戒芯片不仅用于手机,还将赋能AR眼镜、AI终端等IoT设备,与澎湃OS形成软硬协同,构建“芯片-系统-场景”闭环。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

最新

上任百余天,李健给荣耀“下猛药”

找工作越容易,BOSS直聘越赚钱?对,你没听错

微博的“三重门”

银行降息 短期理财产品受青睐

晶泰科技未能打破的“18C上市魔咒” 轮到滴普科技来挑战

华熙生物想保卫的不只玻尿酸

    联系我们  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