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氪在美股上市还差四天满一年,吉利突然官宣将其私有化退市。5月7日,吉利汽车港股上市公司(HK.0175)公告称,其向纽交所上市的间接附属公司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(NYSE:ZK)发出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函,计划收购极氪剩余全部普通股及美国存托股(ADR)。
此次要约定价为每股普通股2.566美元,或每股ADR折合25.66美元。极氪股东可自主选择“全额现金”或“全部新发行吉利普通股”两种对价方案,每股极氪普通股可兑换1.23股吉利普通股、每股ADR可兑换12.3股。如未及时作出选择则默认接受现金对价。
目前,吉利汽车持有极氪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约65.7%。如果私有化建议落实并完成,极氪将成为吉利的全资附属公司,实现私有化并会在纽交所退市。目前,吉利收购极氪还在计划阶段,最终交易还需要经过尽职调查、双方董事会审议并获监管机构批准后方能生效。
吉利当日表示,此举是进一步落实《台州宣言》,聚焦汽车主业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,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。吉利汽车表示,吉利集团将创建一个统一的上市平台,全面整合极氪的资产及资源,从而提升集团乘用车业务的竞争力。
对于此次将极氪的私有化,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: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,我们将审时度势、根据《台州宣言》精神,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,回归一个吉利,整合技术优势,提高创新能力、盈利能力,持续创造长期价值,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。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。”
在“一个吉利”基础上,吉利正在推动供应链、渠道、电池、智驾、智舱等各个领域。比如:智驾也从此前多品牌整合为千里浩瀚;近期还成立吉曜通行电池产业集团,推动神盾短刀电池与金砖电池技术整合。
当然,在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后,旗下各品牌仍然会保持差异化市场定位。“此次合并,会前端独立,中后台打通。”有消息人士指出。其中,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,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;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,吉利本品牌仍聚焦在原有的油车市场。
与此同时,极氪科技集团内部也在深化整合。就在本次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前,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的营销、销售及服务整体工作,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、用户增长中心、用户交付中心;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、用户网络中心、用户数字化、运营与流程,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的营销、销售及服务工作,向林杰汇报。
随着吉利内部整合的深化,吉利汽车也将进入新阶段。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,吉利销量为234,112辆,同比增长53%,已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;今年1-4月,吉利累计销量为937,936辆,同比增长49%。按照规划,今年,吉利汽车将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产品,冲击全年销量271万辆的销量目标,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目标为150万辆。
对于此次合并,实际上外界颇感意外,目前包括比亚迪、奇瑞、长安等都处于扩张阶段,吉利罕见地结束多品牌,并在一年内撤回美国上市公司。这些动作背后意味着什么令人猜测纷纷。
有业内人士猜测,吉利收购极氪并于纽交所退市主要的压力来自美国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》的持续施压。此外,由于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,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,使得极氪在美销售已无可能性;极氪在美上市也面临众多监管要求。而回归吉利汽车,打包进入港股,进一步强化吉利主体的资本吸引力。
此外,还有媒体猜测此举或为吉利重新冲击A股登陆科创板做准备。该媒体指出,2020年,吉利汽车曾推动回归A股登陆科创板,在进行到上市辅导的阶段后因多种因素搁置。彼时科创板对“高新技术”含量要求非常高,吉利汽车当时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仅为10%左右。而现在,吉利银河已经在新能源车市场独当一面,极氪的加入也让科技属性大幅提升。完成对极氪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如果再度冲击登陆A股,或将如愿完成当年的目标。
就财务来看,吉利目前也处于向好的阶段。极氪2024年极氪汽车总营收759.1亿元,同比增长47%,其中汽车销售收入553.2亿元,同比增长63%。全年净亏损57.9亿元,同比减亏30%。如果按照整合领克之后的表现,则已经实现了盈利。
而吉利汽车,去年业绩也是大幅度飙升。吉利高层直接表示,2025年有望成为吉利汽车真正彻底扭转颓势、重回发展快车道的转折之年。而今年4月10日公布的盈利预告显示,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会计政策变更前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溢利为人民币116亿至123亿元,同比增长640%至690%。会计政策变更后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溢利为人民币52亿至58亿元,同比增长220%至270%。
受吉利合并极氪消息影响,7日极氪美股盘前大涨超10%,开盘后也迅速上涨,最新市值63亿美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也是历史上吉利第二次回归“一个吉利”。2009年,吉利集团推出帝豪、全球鹰、英伦三个独立子品牌,在短时间内推动产品销量增长,然而随着时间推移,三个子品牌独立为战、分散资源、难以形成合力、缺乏增长后劲的恶果开始显现。2014年出现的业绩下滑让李书福意识到“走了弯路”,吉利集团从多品牌战略回归“一个吉利”战略。
当年的北京车展上,吉利汽车结束多品牌,宣告回归一个吉利。当时,吉利表示要深化平台化战略、打造精品车型。同时,在渠道上也进行了整合。由此,吉利也开启了后续大增长,并在2017年成为自主品牌老大,开启了吉利黄金年代。那么,这一次回归“一个吉利”,能否开启下一个黄金年代呢?
(责任编辑:zx0600)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